中国储罐网欢迎您
恶补化学知识 反复比对厂里和槽罐车里的废水 口罩都没有戴 爬上储水罐取水样差点被熏翻
2013-10-18 来源:绍兴晚报
□记者 王晓宏
本报讯 前不久,越城警方通报了越城区首例环境污染案,9名犯罪嫌疑人一一落网。据了解,这起案件得以告破,27岁的年轻民警余铁骑立下了汗马功劳。昨天下午,民警余铁骑向记者讲述了侦破此案的背后故事。
化工厂老板百般抵赖
他苦学化学知识
今年6月8日凌晨,越城公安分局皋埠派出所民警在巡逻时,发现有人在偷排工业废水。通过努力,民警将其中一名男子许某抓住,并将运输废水的槽罐车扣押。后经过对车内留的废水进行检测,发现废水中含有国家危废名录中规定的危险物质。
很快,越城警方立案侦查,同时成立了专案组,并指定由越城公安分局治安大队牵头,该大队有着“十佳信息化应用能手”称号的民警余铁骑成为该案的主力侦办人。
“虽然办过许多刑事案件,但接触环保方面的案件还是头一次。刚接手这个案子时,压力并不小。”余铁骑坦承。有困难,但绝不退让,硬着头皮也得上。
余铁骑首先审问了被抓男子许某,对方交代了其运输的废水来自绍兴县一家化工厂,问到其他情况大多选择了沉默。之后,余铁骑立即对化工厂老板陆某进行讯问,对方说他们曾让许某运输过废水,但此次槽罐车内的废水未必是他们厂里的,因为其厂里不可能产生这种废水。
尽管陆某对犯罪事实百般抵赖,但余铁骑并没听信对方说辞,他一方面要求陆某讲述其工厂生产化工产品所需的原料;另一方面他到陆某工厂进行废水抽样,与槽罐车内的废水加以对比。与此同时,余铁骑通过网上、书本等反复恶补化学知识,最终确定陆某交代的化工原料经过化学反应后,可以产生槽罐车内留存的那种废水。
面对这些铁证,陆某终于低下了头。
4次深入化工厂调查取证
走访20多位养殖户
为了取得更加全面的证据,在一个多月内,余铁骑先后4次到陆某的化工厂进行调查,并把结果一一记录在工作簿上。第一次是传唤陆某,并对该厂门卫室车辆登记信息进行了查看,发现涉案槽罐车当天进出过该厂。
第二次是对废水进行抽样调查。“当时高温天,车间里废水臭气难闻,由于经验不足,我连口罩也没戴,差点被熏翻”。怕取不到证据,余铁骑顾不上恶臭,直接爬上六七米高的储罐顶端,顺利提取了废水。
第三次是测量储罐容积,便于计算废水排放量。不仅如此,余铁骑还到偷排现场、渔政部门等走访,访问了20多位养殖户,并统计出损失鱼类近1万公斤。最后确定,这起污染环境案件造成经济损失有50多万元。
有了充分的证据链后,最早落网的许某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终于打开了话匣子,对其内部成员以及分工和盘托出。
原来,山东人魏某成立一家搬家公司,但其并没有取得运输危险物品的资质。在巨利诱惑下,魏某从衢州买来槽罐车,然后向一些化工厂分发名片,暗地里从事拉运、偷排工业污水的营生。而许某则是魏某下面的一个主管,主要负责偷排。外围调查脉络清晰后,警方及时开展了一次集中收网行动,团伙成员相继网络。主犯魏某最终也迫于压力投案自首。
在侦办这起案件过程中,放弃了多少个休息日、熬了多少个夜班,余铁骑记不清楚了。但他说:“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身为公安干警更加义不容辞,将破坏环境的不法之徒绳之以法,再苦再累,我也觉得值。”
以上内容来自:绍兴晚报
昆仑中国储罐网网站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昆仑中国储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拔打0510-83314370联系,以便本网尽快处理。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无锡市昆仑塑料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无焊接缝聚乙烯储罐和大型钢衬塑防腐贮罐、钢衬塑(PE)储罐、反应搅拌罐、运输化学品船用储罐、钢衬塑防腐化工设备等化工设备。
我们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更专业的聚乙烯储罐和钢塑复合储罐信息
敬请浏览 http://www.xinlongchina.com
化工储罐、聚乙烯储罐咨询电话:0510-83314370